练好这几组笔法动作,行草用笔自上一层楼!
练习行草,其实是可以通过局部的单项练习,来克服笔法难关。
其实道理很简单,因为笔法就那几个笔法,笔画就那几个笔画,连带组合自然也就那几个连带组合。
只不过他们因为不同的组合变化而产生不同的字。
所以在行草用笔中,笔法从精炼入手,比临一行,临一页要有效的多,也快的多。
这大概算的上可以偷懒的地方。
钩接横,或者接提。
这个动作主要在钩这个点的发力,他的发力变化会导致下一笔的变化。
“绞丝旁”的草书符号是“子”,这里主要是钩结尾的提笔发力。
而“子”的钩断开接横,“字”为连笔接横。
这个笔法提按连断的发力变化,最好要多练。
行草的用笔,技术成分很大,不像楷书,死练就能掌握。行草想要写得好,高手也得这样细抠。
还有一种“钩接提”,跟上边的差不多 。主要是提手旁,月部草书符号,“牜”部。
红到蓝的这一拐,很灵性。
这个拐的动作就是来自楷书。很多人习惯直接钩后直接挑,这就说明楷书功底不行。
钩接点
你一定要看出他们运笔过程中,动作的区别。
虽然看起来差不多,但是运笔路线差很多。
很多人写不好行草,就是看不清这个运笔的路线。
这个运笔路线才是该着重练习的技巧,这就是笔法。
这些东西着重练习,练成下意识的动作之后,才算笔法。
这就是学行草的一种捷径。
某个局部的动作变化,先看出区别,再从笔路上写出区别,则笔法就不是很难。
再看这三组,短撇接竖,长撇接捺。
这些动作都是比较有难度的动作,当然,难度是建立在用笔连贯上的,不是位置。
再比如横的连笔
撇的连笔
竖的连笔
转折变化等等。
行草的笔法,不是用数量突破的,而是靠精致。
精致来源于对这个笔法有清晰的认识,然后通过极少数的专项练习来突破。
最后纯熟的笔法动作总结到一起,组成单字。
这是一个练行草笔法的捷径。
因为古人写字,笔法上也不是处处精彩,所以学就要学一些精彩的地方,有技术难度的地方。其余的地方不用特别用心,这样也能在很短时间内对笔法产生很大影响。
这是专栏的最后一文,整篇专栏也就结束了。
回想一下,都是以技巧为主,确实有可以偷懒的技巧,不过是相对的,偷懒就要费脑子,要么就花时间苦练。
手和脑子,总的有一样在路上。
别的就不说了,可以订阅一下。